最近转到乙方IAA买量,感觉和在甲方投重度游戏广告差别挺大的。以前投重度游戏的时候,操作空间很大,只要能爆R,前端出价随便我怎么折腾都没事;可一旦来到乙方之后,仿佛变成了投网服产品,每个小时报都得死死盯着激活成本、次留成本,最头疼的是要同时面对老板和客户对接人的无理要求。
例如:“现在成本挺不错的,提提量吧!”按我的理解,听到这句话二话不说提出价去冲了。结果对接人黑着脸质问我:“让你提量不是让你提价!”
我懵了,ecpm的公式就那几个因子,想立刻提量又不让提价,这不是又想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是我太年轻了!去问同事们怎么处理,得到答复是“一般客户不会轻易允许你提价,你就回复好的,然后复制两条计划就行。”可这有多大效果呢?最终还不是敷衍!
于是我总结了一份提量小指南,希望能帮到同样处境的小伙伴!
01
从账户层面提量
账户上的设置无非就分为定向、出价、和基建,我们一个一个拆解实操细节。
一.定向
(1)通投:
很多小伙伴问:“我原本就设置的通投,已经是最宽的定向了,还有什么优化的空间?”其实,通投并不代表你能触达所有覆盖的用户!只是代表你的计划在冷启动阶段是有可能触达定向内的任何一个用户。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假设我定向通投,但前20个转化全都是男性,即使女性也在我的定向里,但算法为了找到最可能转化的人群,很大概率上会优先推男性,从而这条计划很难再触达女性群体中的目标转化用户。
所以哪怕你通投的计划,也可以尝试多去搭建一些其他定向的计划,来触达新的人群,千万不要觉得通投的计划就能满足所有目标人群的触达。
(2)精确定向
那如果你原本就是精定向,这时候需要做的是慢慢放开定向,给算法更大的探索空间。放开定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ADQ后台的自动扩量;另一种就是直接在账户设置里修改定向设置。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动和手动。
自动扩量会根据历史数据,在广告原有定向人群外主动触达更多目标人群。通俗一点说,就是会围绕历史数据人群一点点往外探索;而直接改变定向设置,就完全取决于你的新定向人群覆盖范围了。
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最频繁的肯定是自动扩量,因为得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提量,这里也可以勾选拓量的人群限制(比如18岁以下付费能力差,不投18岁以下就设置不可突破年龄),但有时候计划跑出来的成本特别低、急需拓量,或者你有比较明确的拓量人群方向,就可以手动添加。例如新出了一个人群包,高付费人群的,那你直接添加上就行。
二、基建
多堆广告数有用吗?从我的测试结果来看堆数量是真的能提量的,但堆广告的方式得合理。在我看来限制大家堆数量的原因有两点,一点是预算把控,另一点是方式不得当撞到媒体聚量策略的枪口上了。
预算把控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的预算很少,肯定是别分散的,不然你啥也测不出来预算就空耗完了。其次,就是你的广告数太多,又没有设置自动规则,哪怕单广告单账户效果达标,整体还是被大部分空耗广告拖了后腿。所以堆数量一定得结合自己的盯盘精力来,适当用一些平台的盯盘工具也可以。
然后是聚量策略,意思是账户里相同的素材广告,曝光会大部分集中在一条头部广告上。所以你堆数量一定不能是简单的批量复制,而是差异化上新。差异化在什么地方呢?除了定向、文案、素材、落地页还有你的流量版位、上新时段等。
特别是游戏行业,如果你专门测试过就会发现,不同时段你能触达到的用户肯定是有差异的,比如工作日和周末、凌晨和白天的用户就是会有差异。因为不同的受众群体刷广告的习惯肯定有差异。
再就是多开账户,这个不用多讲,开账户又不要钱,多账户投肯定能提量。
02
从素材层面提量
这里说的就不是怎么做素材的差异化了,而是产出素材得有规划,给素材做好一级标签、二级标签,这些标签可以按利益点、爽点、玩法、画面风格等分类。当你需要提量的时候,能结合一级、二级标签快速的批量生产一些神似而形不似的素材,在用户看来它都是一种套路,但在算法看来,它就是个新素材,只是画面表达不同、BGM不同、色调不同。在已经验证好吸量能力的标签下堆素材量去提量就可以了。
有些小伙伴可能不知道怎么分一级、二级标签,有个直接一点的办法就是参考平台创意特征榜,能收集一些比较基础的标签,基于这些标签,再去结合自己的产品,分级提炼出一级、二级标签,然后测试验证。我一般会把产品的玩法、题材、画风、视频形式等作为一级标签,把福利、痛点、利益点作为二级标签。
除了拓展现有的吸量素材之外,就是构思新的内容素材,去触达之前素材触达不到的用户群体,基本体现在新的表现形式、卖点、痛点上,相比于定向,素材内容对人群的触达更直接也更容易实现。
再就是现有的一些工具,例如自动衍生视频创意,想要衍生出来的创意跑得好,前提肯定是你本身的创意跑的就还不错,80分的素材才可能衍生出80分以上的创意来,所以需要提量,可以把高质量素材的衍生视频功能勾选上(阅读理解划重点!!!)。
最后,提价肯定是提量最快的方式,希望这些细节可以给到大家一些除了提价之外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