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狂欢的节日氛围下,让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全网最低价,纯靠商家兜底,但是当现在促销、低价逐渐常态化,商家还扛得住吗?
除了价格力竞争,在庞大的中国市场里,商家的竞争纬度和机会还有哪些?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这些变化,身处一线的小伙伴肯定有所感知与思考,并在积极探索新的应对策略。
为了帮助大家拓宽投放思路,三里屯信息流特意举办了系列直播对谈节目——《冲刺双十一,爆单秘籍大公开》。我们邀请到了四家行业代理商老板和运营负责人,分享他们冲刺双十一的备战经验以及对大促营销的思考和见解。
尽管这四位嘉宾擅长的行业和操盘的经历各不相同,且对备战双十一也各有见解。但在深入沟通后,我们发现无论是品牌、产业带还是贸易商商家,他们在生意的经营提效方面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其中,通过运用商品化的思路,包括商品库建设、营销工具使用、一方数据助攻和营销链路优化等动作,无疑可以让生意更上一层楼。
今天,我们将这四期直播中的精彩内容进行了总结,献给那些错过直播、正在备战双十一的朋友们。希望在今年双十一的最后冲刺阶段,能够助力你们创造新的销售纪录,同时为即将到来的双十二提前蓄力,叠加buff。
01
对话微盟X品牌大促
活学活用营销策略,给你的双十一加个buff
根据她的经验,投放实际上是在大促中脱颖而出的一条捷径。大促期间的流量竞争激烈,因此更需要配合贯彻全面商品化策略,并提前制定营销策略。
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上,我们认为龙妹对结合推广目标进行链路设定的思路非常清晰。
龙妹表示:平时品牌商家投放基本为直购链路,强下单转化ROI考核为主。而大促期间,品牌商家往往会增加考量维度,在不同的大促进行阶段会有不同的推广目标。因此营销链路也需要及时调整。比如:
在大促前:种草蓄水期,以在流量池捞取更多R1人群探索为主,直购考核相对宽松。该部分会增加对于 UV&加粉成本的考核。其中 UV成本为了适配多版位投放,会放宽对 ROI的考核,注重拉新,另外增加加粉链路投放,重点考核加粉成本。
在大促中:爆发收割期,一是大促前蓄水人群的打捞复投,刺激用户下单转化,转化链路重点为下单直购,经验参考看,一般点击率可环比提升10%+,其中合约+竞价组合高潜人群回捞效果一般较优。
在大促返场期:建议直购链路&加粉链路同步进行,持续收割,逐步跑稳ROI。
随着品牌建设步入精细化运营阶段,从长期视角来看,每一次大促对品牌来说都不是一次简单的GMV提升,而是更长线的人群资产、品牌声量的沉淀。所以越来越多的品牌对大促的态度由“边种边收”逐步倾斜向“先种后收”。
对代理商和品牌客户来讲,应对大促的增长挑战,功夫不止要在大促期间,也要下在平时。代理商需要更加重视大促期间的投放布局,在全面商品化的策略加持下,帮助客户高效拿量,打好大促抢量战。而客户要考虑的,则是如何在种草—转化的链路中,不会陷入只种不收的困境,这也是品牌商家在花每一分钱时需要认真考虑和决策的事情。
02
对话微盟X贸易商选品爆品:
爆品+一个策略,日耗提升40%
橘子反复强调了,做直播要永远相信爆品,只要是爆品就有机会跨越渠道的壁垒,所以曾经在其他渠道出现过爆品,要通过素材更替反复放大它的价值,吃干抹净它的红利。
而如果自身没有爆品,一定要用好如“爆品通”这样的营销工具。
比如,可以用爆品通里的商品榜单进行选品和跟品,不仅要看这些产品是什么,还要理解它们为什么会成为爆品,并总结爆品的特质以此找到相似的目标人群。
其次,可以结合商品榜单对标自己的产品池里找到具有相同卖点的其他产品,或者发掘这个产品的上下游相关产品。并且通过策略跟进,让挖掘到的“潜在爆品”尽可能的得到系统的扶持资源。
当然,橘子也表示,凡是直播一定离不开内容,不管是人货场搭配的直播内容,还是作为引流素材的直播内容,都需要时刻考虑和直播的主题、目标人群的环环相扣。
实际上,通过这场分享,我们都认为,对贸易商商家来讲,如果想要通过视频号这块公认的流量蓝海实现品牌跃迁的“弯道超车”,在认知方面还是要聚焦到用户旅程和具体营销策略的搭配上来。
而目前,大多数贸易商商家在具体的环节中比如打磨产品卖点,打磨素材等已经做得很好了。而缺失的部分,恰恰是从选品、商品库的搭建、爆品的打造、到流量的引导、用户的停留和最终下单的大环节下用户旅程和具体营销策略的执行上的结合。
因此,补齐短板,整体链路经营,贸易商商家品牌跃迁之路还是未来可期的。
03
对话卓尔x细分垂直品类赛道
垂直品类商家如何保投产提消耗,实现品牌梦?
在打造爆品后,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如何维护其市场地位,进行有效的市场防守。因为一旦产品成功后,很快就会有竞争者来模仿。这个时候,商家的挑战就是如何进行有效的防守。
而在防守阶段,王总也分享了可以直接抄作业的方法:选对营销链路和商品营销策略。
选对链路是营销成功的关键。在单一品类下,可以将产品关键信息更快速、清晰地传达给消费者,促进客户产生购买决策。当然每个企业会有不同的组合方法要因地制宜。
比如,以品宣链路锁定高潜用户。以导购链路,驱动产品与品牌认知,从而辅助交易转化。通过这样的链路组合营销,能够使目标用户在腾讯生态内部完成“推广-认知构建-销售-引流私域积累”全闭环,助力品牌实现品效合一,效果加乘。
在商品营销策略上,建议大家可以根据不同的营销诉求来进行合理的组合。
比如,针对相对品类的数量有限,但已经拥有了自己品牌知名度的商家:
在新品营销期,可以通过申请“上新易”商品营销策略产品,获得系统加速人群探索和产品策略倾斜的支持,实现更快更稳的起量,加速度过冷启动。
在稳定增长阶段,用“商品智投”进行放量,在保证成本达成的情况下,找到更多潜在人群,扩大销售。
最后,王总表示,除了以上的阶段和匹配的策略外,商家朋友们也不要忽略视频号的短期红利效应。尤其对于品牌商家而言,今年和明年进军视频号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但随着它的基建进一步完善,货品完整,尤其是公域能力的提升,对公域流量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因此在这个维度上,先入局者会先享受优势。
04
对话亦芯x新品打爆
新品快速冷启动:一站式搞定品牌新品推广
第一,新品上线曝光比较难。对比已经成熟的热卖商品而言,新品要经历一轮新的广告检索和筛选过滤,整体拿到曝光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第二,新品上线成本波动比较大,包括整体的ROI表现不佳。因为前期新品也要寻找与其相匹配的人群,新品在投放广告的模型稳定前期,成本和ROI表现可能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第三,新品冷启动通过率低。由于缺乏购买人群的画像数据,广告模型尚未建立,新品整体广告的冷启动通过率其实是偏低的。
痛点背后的原因是,过往品牌在进行广告投放时,通常都是用人群标签、人群数据来匹配商品,也就是“人找货”的思路,这样的思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而现在可以通过商品匹配人的思路投放,通过分析商品的特征,让系统自动匹配合适的目标人群,就能有效提升人货匹配的效率。
而落地到实际操作上,简总分享了在操盘过程中一定会做基建工作:
比如,搭建商品库是第一步。商品库的匹配逻辑是货找人,建好商品库能在冷启动时期快速为新品寻找到相匹配人群。
在简总看来,某种程度上商品库承担了定向的作用。因此在搭建商品库的过程中,建议使用组合测试的策略,即将行业内比较头部,或者数据量级很大的爆品绑定作为标品,并在商品类目中,将相关的商品信息填得更加细致,搭配着去测试。
再比如,通过「上新易」快速提升新品的冷启动通过率、缩短新品成长周期。
在简总看来,上新易的好处在于,通过曝光加速和策略助推能力,使得新品能迅速定位到匹配的目标人群,并且一旦实现消耗和曝光后,系统将自动为新商品匹配最佳的转化人群,提高整体转化率,显著缩短新品的测试周期。一般情况新品达到爆款的周期可以缩短至大约10到15天,成功率也会达到60%到70%。
同时,通过一方数据为新品推广助攻。
一方数据合作为新品冷启动期提供初期的人群方向引导,加快了系统探索有效人群的效率,同时能够降低成本波动,提升ocpa预估的准确性。同时在商品热度的维持上也起到更长效的作用,整体的效果同比提升将近20%-30%。
在简总看来,通过一个商品去寻找一类目标人群的策略无疑是当下的趋势,优化师和客户都可以直接选择一个客单范围或者品类下的商品,通过精细化的优化策略快速提升账户的稳定性。这个发展方向是非常有前景的。
因此,在新品打爆的阶段,遵循货找人的底层逻辑,做好四件事,原则上是从商品管理到数据驱动,一站式解决品牌新品推广难题的最优解。
05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