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感觉不对劲,因为我感觉对未来创意方向不太清晰,因为这样做的情况下,我只能在得到一个好的创意后,进行小部分的整改,然后进行输出。对整体账户的方向认知是非常局限且不清晰的。
而且,平台对于相似创意审核也越来越严格,即使侥幸过了,但素材的生命周期也会变短。同时,对于优化师的个人发展也是不利的。
这也侧面证明,“抄作业”的永远超不过“写作业”的。
后来我开始反思:作为一名一线优化师,我的核心职责是优化账户,而账户的优化又依赖于计划、创意、文案等各个部分的配合。公司的运作也是如此,有销售、有媒介、有优化师。那么,我是否可以借鉴公司内部的分工模式,把创意拆解开来,分成几个具体部分,逐一分析到最细致,形成一种类似公司内部结构的创意流程。每个部分都定下优化标准,并进行协同配合,最终打造出更有效的创意。
所以,话不多说,直接上案例。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查看完整版素材标签体系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用一个大健康行业案例来进行说明。
第一步
背景:我接到了一个大健康行业的需求,需求是围绕大健康加盟为核心进行投放。
需求分析:是什么项目?项目有什么优势、亮点等?我要产出多少条素材?素材的方向是什么?成本多少?一天多少钱?多少量?达到什么样可以扩量等等。
于是就用到上面的标签,规则是,先打标签后写文案。


第二步
开始制作视频,视频产出后,根据视频实际情况打标签进行记录,便于后面数据分析。
第三步
投放后,根据数据反馈情况,把每一条素材的消耗、成本和标签统计到一起进行分析。
例:第一次做了10条视频,每条视频都是不一样的方向,最终3条视频跑量优于其他视频;这3条视频就可以再根据标签进行拓展,比如:一开始用的口播,下一次文案内容不变,可以变成混剪,也可以变成大字报形式等。
比如:10条视频里面,独有卖点这个标签跑的最好,那么独有卖点就可以再+双人剧情+权威发布/采访报道等等。
万变不离其宗,都是第一步认真分析产品,然后多方面素材制作;第二步针对优秀方向进行拓展A/B测试。

- 理解成本低:开头一句话/一个镜头让用户理解人物关系和剧情
- 结构简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出产品-做引导
- 人员控制:人员控制到4人以下,特别是介绍产品的时候,2-3人
- 后期辅助:用字幕、小动画等后期辅助理解
- 台词设计:台词设计通俗易懂不啰嗦—说人话
通过以上内容,大家知道了内容的标准是什么,那么,视频最终要呈现出什么样子呢?最终呈现的标准是什么呢?
3、引导转化的强力设计
视频的最终目标是激发观众的行动欲望,因此需要巧妙地引导转化。这部分贯穿视频始终,而不仅仅是在结尾。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
- 节奏连贯不出戏:信息流广告中,节奏非常重要;一旦节奏被打断,且剧情没有很强的吸引力,观众很容易出戏,就会划走,俗称“全程无尿点”。可以利用剧情、镜头、话术、音乐等,增加片子的连贯性,时刻吸引用户
- 让客户相信:剧情要逻辑自洽,合适的人出现在合适的场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 ;避免尴尬的搞怪和玩梗
- 利用特殊形式:采访、新闻、发布会等
- 痛点戳到位:戳痛点是所有广告都要有的,这在功能性产品上体现更大,福利性产品较小。痛点说白了就是你的受众当下存在的问题、所处的困境,这个需要站在用户角度想问题,结合生活经验分析;而检验痛点戳的到不到位的方法就是,问问你创造的困境、问题等能不能用这个产品来解决
- 被打断的情况:场景转换、新人登场、情绪变化、动态和静态的变化;这些情况都要慎用
- 利益点深入人心:每个编导在写之前都要做到熟悉利益点,切不可每个本子照搬,要把利益点植入剧情当中,用角色的口吻说出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进阶要求就是利益点部分的话术要有煽动性,要诱人,让受众有想要点击的冲动
- 能引导用户行动:多重复红包、福利、免费等字眼 结合后期制作展示产品 卖点简单易懂吸引人,手势、语气等 最后做引导强调动作(点击视频下方链接)
综合以上的内容,以我现在实际的经验来讲,只要每个部分分别都做到了,那最终创意的质感一定不会很差;然而跑量也是一件几率的事情,不可能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做一条就跑量一条。但上述的方法可以为整体创意的结构、标准、内容做一个完整的定义及标准。

